湖南法治報訊(通訊員 萬理智)2月28日,道縣人民法院邀請檢察機關、行政復議機關和社會保障行政機關有關人員同堂受訓,聽取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庭法官關于社會保障領域行政爭議預防與實質化解座談會紀要的理解與適用方面的講座。這是該院行政審判積極參與社會治理,聚焦源頭防訟、前端減訟、后端息訟的一次工作縮影。
指導有方,源頭防訟。一是練在日常,鍛煉反向思維能力。建立各條線行政爭議實務交流群,通過提供指導案例、以案釋法、座談交流、案件研討、旁聽庭審等方式,對行政機關在執(zhí)法過程中遇到的疑難問題進行答疑解惑,提高執(zhí)法人員的執(zhí)法能力,降低因錯生訟機率。二是突出難點,對重大項目跟蹤提供法律咨詢服務。該院行政審判法官對涉及征地拆遷的重點項目,在會商過程中都會聯系工作實踐,對已經出現的問題提供解決方案,對存在風險進行預判,防止涉眾型、群體性行政案件的發(fā)生。如該院組織多次會商某抽水蓄能電站移民安置工作,穩(wěn)步推進,該項目征收征用土地面積3971.15畝,搬遷安置人口56戶184人,未發(fā)生一起行政訴訟案件。
疏導盡心,前端減訟。一是設置行政復議引導窗口,盡量說服當事人先選擇行政復議渠道解決行政爭議,同時加強銜接配合,確保案件在復議機關立得起,確保大多數申請政府信息公開案件和要求履職案件通過行政復議后得到妥善解決。二是對于不具備訴訟主體資格、不屬于行政訴訟受案范圍、超過起訴期限的案件,通過向起訴人和代理人擺事實、提供法律依據和生效法律文書等方式說理釋法,主動與行政機關溝通化解,促使部分起訴人放棄訴訟。
持續(xù)發(fā)力,后端息訴。一是加強與行政機關的互動,通過制發(fā)司法建議、與行政機關負責人充分溝通和聽取行政復議機關意見等方式,支持和鼓勵行政機關自我糾錯。二是對涉及行政協議、行政賠償和有自由裁量內容的行政處罰等案件,邀請行政復議機關和檢察機關共同監(jiān)督,力爭調解結案。三是對原告敗訴的案件,主動開展判后答疑工作,做足情理法文章,避免一案結而多案生。
據統計,該院2024年行政訴訟案件收案數同比2023年下降31.83%,息訴服判率和調撤率等績效指標均優(yōu)于合理區(qū)間。下一步,該院將繼續(xù)錨定預防與實質化解行政爭議新目標,聚集社會各方面力量,推動構建行政爭議綜合治理機制,爭取將行政爭議早化解、快化解、化解好。
責編:左爽
一審:曾金春
二審:伏志勇
三審:萬朝暉
來源:湖南法治報